最近雖然沒有特別想看的片子,但想說也將近一個月沒有走進戲院了,
硬是上網蒐了一下有沒有有趣的電影,沒想到望目所及都是日片啊,最近日片還真多,
以前我是挺害怕看日片的,失敗的例子太多了,但看完送行者之後又讓我對日片產生了點信心,
很快的決定「橫山家之味」和「東京奏鳴曲」,就來個日片之夜吧。

***

第一部先看的是「橫山家之味」,片名的原文「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」是出自片中的配樂,
一首很有名的日文老歌「Blue Light Yokohama」的歌詞。



「橫山家之味」是很標準的一部小品電影,淡淡的但很有味道,
慢慢慢慢滲透進你的心裡,感受著一點溫馨和一點點酸。

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橫山家,在救人而溺斃的長子十週年祭日時一家團聚的故事。
在這部電影裡有趣的是男女主角的組合,經典日劇「不能結婚的男人」裡沒結成婚的
阿部寬與夏川結衣在這部電影裡終成連理;片中的靈魂是媽媽樹木希林,時而俏皮時而嚴厲;
長女的YOU演技也相當的自然,根本就在演她自己了嘛。

從這部電影裡可以看到很多典型日本人的特性,不論是在刁難媳婦還是懲罰犠牲兒子才得救的幸運兒,
總是包裹著禮貌的糖衣,就連老公外遇,揹著年幼的兒子走到情婦家裡,聽到丈夫唱著「Blue Light Yokohama」
怒氣也隱忍不發轉頭就走,唯一看得出端倪的只有媽媽在隔天進唱片行裡買了這張唱片,幾十年後才藉著唱片
挖苦丈夫。想來真的還蠻有點恐怖啊這樣的個性,大家都是笑笑的笑笑的,不管心裡多不爽還是笑笑的。

片中的對話非常的詼諧有趣,但在搞笑藝人盛行的日本,這樣的家庭對話應該是相當的貼近現實;
總是慢了一步的良多(阿部寬)最後還是沒能在父親在世時和他去看一場足球賽,也沒能實現媽媽被兒子開車載的願望,
算是留下了一點遺憾,但這就是他們的相處模式,也許那本就是註定不會被完成的約定吧。

看似平淡的劇情卻隱含了相當多的情緒轉折,這豈不就是真實生活會有的樣子?
如果你也對橫山一家感到些許好奇的話,就進戲院去看看吧,不會失望的。



***



第二部「東京奏鳴曲」則是大跳tone,近期內看過最讓人啞口無言的電影,前半段就如同劇情描述的一般,
以一個失業的老爸做為開端,拍出了日本裁員的寫實面,我相信那一點都不誇張,被裁員後無法誠實告知家人,
卻又找不到工作,只好每天照樣出門假裝上班,中午就到代代木公園(自已猜那是容納最多遊民的代代木公園)
排隊領取救濟的餐點,最後藏不住了就和家人來個「無理心中」(集體自殺,日本自殺率超高的),常常覺得
當日本人好累,不像台灣人換工作跟換衣服一樣,也許在日本人眼裡看來就是沒有職業道德,但在台灣人的立場
也很難想像一份工作就要做一輩子的滋味(也許上一代的人勉強可以感受吧....)

大學畢業前夕的JOB HOUNTING沒有得到企業的內定,畢業後就很難找到工作,不是當個啃老族,就是只能打
零工做個FREETER,若是中年失業就更慘,放不下身段打零工就落得「無理心中」的下場,也許我們會想有那
麼嚴重嗎要搞到自殺,但日本社會現實的壓力就是那麼的沈重。

若說「橫山家之味」稍微帶到了一點日本人的特性,「東京奏鳴曲」就是把日本的社會現狀放大了好幾倍,
不論是剛說的失業也好,還有學校的教育,在日本從事教職並不像台灣一樣「崇高」,它就像一個普通的工作、
普通的薪水、普通的福利,這樣的條件下能吸引多少真正有熱忱的人?當一個老師沒有辦法得到學生的信任,
又能期待能達到多好的教育品質?

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疏離的親子關係,父親忙於工作賺錢養家,工作=父親的威嚴,卻沒能真的和孩子搏感情,
沒有溝通只有高壓的教育方式,只有讓親子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漸行漸遠...。

以上就是前半段的重點,但真正精彩的後半段才登場。

整個劇情急轉直下大跳tone,活脫脫的「黑色幽默」,極盡誇張之能事。
我得承認我對美式的「黑色幽默」沒有共鳴,湯姆漢克演過的「快閃殺手」是我第一部看不到一半就離場的電影,
但「東京奏鳴曲」的黑色幽默不簡單,讓我看得啞口無言又一直忍不住嘴邊的笑意,搔得心癢癢的。

看完也不知道是好看還怎樣,但以一部蕭肖的片來說它真的很適合推薦給本來就不太正常的人看XDD
配樂也很不賴,但最後我沒敗就是了,想知道它能讓人多傻眼?就進戲院看看囉~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梅德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