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禮拜本來就要去看「泡泡公寓四人行」,不過爬山的行程太吸引人,臨時取消把票賣給了同事,
同事看完大推,讓我一整個就很想看...不過由於是禮拜五的晚上,要約咖好像也不好約,本來打定主意
要一個人去看,而且也好久沒一個人去看電影了,沒想到IRIS看完展突然有空,就又一起去看了XD
這部不愧是預售票數最高的電影,座位很多的中山堂,趕在開演前入場的我們還是硬生生的坐到二樓去了,
不過除了座位很小之外,視野還不賴。

整體而言,我很推這部電影,它的選角,場景,拍攝手法,整個就是我愛的FU。
雖然常說要有國際觀,台灣人好像覺得只要學好英文=國際觀,不過我英文沒學好之外也真的很沒有國際觀。
地理從來都不是我的強項,我只記得國中的地理老師阿通伯是個愛拿棍子亂打人的痴呆老頭。
所以我分不清楚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的差別,以色列又在哪裡,他們又為何要打仗?
不過有趣的是,這些我分不清的地方,它們的存在感都比台灣強大多了,辨識度一定遠高於泰國和台灣的差別。

每次看完國別議題強烈的電影,都會有種衝動想好好把世界地理學好,順便惡補一下它們的歷史。
片中的四人,有一對同志情侶,就是戰爭下的犠牲品,一個巴勒斯坦人,一個以色列人,這樣的身份讓他們
的相愛一點也不容易,更徨論保守的民情下對同志的接受度有多麼低了。

雖然他們的愛情也是由肉體開始的(逃不開啊)(另一點我想讚嘆同志們的雷達實在是太強了,如何在短時間
的眼神交會中,就馬上判斷出誰是我的同路人,這根本就是特異功能了吧!!),不過逐漸加溫的愛情裡,
有很多細膩的情節,小小撼動了我的心,原來同志間不只是攻與受(18禁),也可攻可受,受的意義在於全然
的接受嗎?片中他們去看的舞台劇,一部叫做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」,講述的是發生在集中營裡的同志
故事,雖然在被監控的環境下,他們無法碰觸彼此,甚至無法凝視對方,但他們卻憑藉著彼此的愛意,以類似
神交的方式共同得到高潮,雖然實際演出的情節引發現場不少的笑聲,但實際上似乎也呼應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
愛人的現實,一樣是不被允許相戀。

土包子的我印象中的以色列,大概是被炸彈炸得滿目瘡痍,城鎮大概會有種很落魄的感覺,但我忘了有石油
的國家能多有錢,街景完全很現代化,民眾的教育程度也都很高,加上片中主角的身份,對美的喜好,營造
出我喜歡的生活方式,那餐廳、唱片行、房間的擺設,一切一切都好喜歡:)

沒有國際觀的我寫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,不過真的是部好看的電影,有令人羨慕的友情和感動的愛情,
每一首都好聽的電影配樂(哪裡找得到我想買啊),除了電影結局真的讓我很不解外(有點像是無解的宿命),
就算光看片中唯一的女主角也都值回票價了,正翻天...好樣的,沒讓我失望的一部片。







會看影展片的人還真的不脫一個習性,大家步出中山堂第一件事就是坐著哈菸,邊交換電影的心得,
有種很妙的感覺,但很舒服,真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梅德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